天气

香水文化的缔造者


人类有文字记载的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,没有一个世纪像这100年来这样名师璀
璨,一代代优秀的香水设计大师把他们的智慧才华化作动力,为人类香水业的发展
推波助澜。于是,各国各民族文化艺术突破了国界、地域、种族、语言的界限,以
香水为媒介,实现了人类之大同。今天,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,蓦然回首,一位
位名师在他们用心血铺就的香水世界里如同一颗颗明珠,照耀着我们的昨天,今天
和明天……
    有些女性,每日都转变她的形象:另一些较“专一”的,只在适逢换季时才改
一改自己的形象;还有另一批女性,形象可谓从不改变,永远都鲜明地让人知道—
—她们一向都是这样的。”
    化妆品亦与女性一样,有的形象百态,有的贯彻始终。当然,化妆品牌和女人
始终是不尽相同的,因为女人有自己天生的外貌,不论换上了什么新装,抹上怎么
样的化妆品,总叫人有法子认出她就是她。但是,化妆品牌却是抽象的概念,只是
一个名字而已,又怎样叫人记得起它,认出它,选购它呢?原来,每一个品牌都有
其故事、精神……我们就是这样辨认香水文化的缔造者的。
    (1)1828:香水传奇
    法国可谓是香水和化妆品的代表国家——尤其是香水,谁不会即时联想到“法
兰西”。娇兰至今已有170年历史,品牌标记亦非常鲜明。但由创立至今,其实已经
历了极大的转变,而它今日给我们的形象,实非建立于一日之间。
    娇兰以香水起家,时为1828年。当时,年轻的化学家兼医生皮埃尔·娇兰,在
法国郊区开设小工场,醉心研制香水。创业不久,娇兰开始为女性设计个别的香水,
每一种香气都特别为其将要前赴的一个独特场合而设。同时,娇兰也推出了一系列
自己研制的护肤品。眼见娇兰的产品日渐受欢迎,他乃将工场搬到克洛博比,又在
巴黎开设新店。1853年,他研制的克隆香水香水,深得当时法国皇后伊杰妮欢心,
自此便成为皇室御用的香水制造商。及后,娇兰更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皇。西班牙伊
莎贝拉皇后及多个欧洲皇室人员度身订造香水。初期的娇兰形象,绝对是尊贵的见
证,对象亦非普通大众,故产品包装富有当代特色之馀,亦见高雅气派。而为皇室
人员创制的产品,则更是包装得金碧辉煌。
    直到1889年,阿尼·娇兰(创办人之儿子)创制了首种运用合成法生产的杰克
香水,香味更浓更持久,为现代香水展开新的一页。娇兰家族生意不断发展,至今
已有5代之久。其间,新的香水不断推出,至今日已逾320种。当中代表性的,反映
世纪初日本风的蝴蝶夫人(1919)、充满20年代色彩的东方味香水莎里玛(1925)、
取名自著名歌剧图一杂内主角的刘(1929)、首种为男士而设的香水香根草(1959)。
代表解放女性的求和(1969)、清幽的清幽娇兰(1974)、以玫瑰香而闻名的那荷
马、献给3000年女性的莎马拉(1989)等。在这段期间,娇兰亦有推出护肤产品和
化妆品,而80年代则为娇兰最具突破性的一个年头:护肤系列伊恩玛和进化阳光色
彩粉底陶瓦等陆续面世。金色优雅的化妆品包装和金/蓝色的伊思玛护肤品系列,不
知不觉间又成为了娇兰的代号。
    但由始至终最能代表娇兰这品牌的,相信还是香水。看娇兰香水瓶的设计,无
疑就如重温历史一般——时代的转变就反映在不断演变的香水瓶设计之上。皮埃尔
·娇兰年代的香水,显赫尊贵,与拿破仑三世的皇朝气派互相辉映。待皇朝结束,
以至20世纪初,则有吉克和蝴蝶夫人等线条流丽的香水瓶,它们只在瓶塞和瓶身上
略作修饰,富有现代主义神韵;诞生于20年代中期的莎里玛,瓶盖则呈蓝色,而瓶
身亦比较着重装饰,具备对称玲珑的曲线,肯定了当时艺术派系的重要性。自1962
年起,雕塑家罗伯特·格耐便负责统筹娇兰所有香水瓶的设计,除了希望其能配合
时代变迁,亦要使其与香水之间有着一份默契。60至70年代,女性社会地位大大提
高,女性寻找自我,而娇兰)亦为她们献上一系列满带花香、属女人中女人的香水:
赞美诗)、首饰)和那荷马。瓶身设计均是浑圆有致的女性化之作,但各有特色,
以配村不同女性。
    经过了差不多两个世纪,娇兰)出品过无数香水,瓶子设计和香水的气息也随
不同阶段千变万化。娇兰亦有如其他品牌般,选用著名女星作广告宣传,如伊里丝
香水的苏菲·玛索),但娇兰从来没有选用某一位女性来代表他们的全线产品。因
为,每一种产品都有它自己的特点,而由始至终都未曾转变的,却是娇兰)的承诺,
品牌不妥协的精神,家庭成员的全情投入——每一款娇兰香水均是由一位娇兰家族
成员所创制的!回想当年皮埃尔·娇兰的格言,可能就是让品牌维系多年的精神:
“制造优良产品,不遗余力地改善品质。余下的,便是审慎地分析及应用简单的意
念。”
    (2)1872:东洋魅力
    资生堂的创立时间与娇兰隔了接近半个世纪,地理位置也相距了半个地球,并
且大家的典故也大不相同。因为,资生堂的故事不是一个香水故事,而是日本女性
地位的故事。
    现代的资生堂形象,与最早期地相比,可谓有着天渊之别。资生堂是以药房起
家的,最初并非化妆品公司。1872年,曾留学海外攻读药剂,并曾为日本海军药剂
部主管的福原有信,在东京银座开设自己的药房,名为资生堂,这亦是全日本第一
间西式药房。除了卖药,福原有信也有自己制药,及至1888年,他成功研制了全日
本的第一瓶牙膏,迅即取代了当时流行的洁牙粉,亦令资生堂成为日本本土为人熟
悉的名字。牙膏这概念是西方的,而牙膏瓶亦印上了汉字和英文字,预告一个结合
着东西方文化的故事即将诞生。
    直至1897年,资生堂创制出美肤(希腊文,是good和skin的意思)。这是一支
突破性的美颜护肤化妆水——酒红色的化妆水,为资生堂开始了踏入化妆界的第一
页。重点美容产品不断推出,包括有1906年的肤色密粉(改变了传统日本妇女的苍
白化妆打扮)、1915年的流线美发水(治疗头皮及防止脱发)、1917年的七色化妆
粉,首次让日本妇女有颜色上的选择,改变当年女性化妆的传统观念),以及1918
年的首种日本出品冷霜等。
    初期的资生堂,凭着创新的产品在国内享负盛名。但各款产品的包装,除了有
着当时的设计特色之外,便没有很强的品牌标记了。直至福原有信的儿子福原信三
上场,情况才开始改变。信三曾游历欧美多国,对当地美学和文化极有心得。1916
年,他成立了资生堂的设计部门,专责产品包装和宣传。自此,他们以富有独特ar
t deco风格的字母来设定资生堂这名字的外貌,并以山茶花(一种原产地为中国和
日本的植物)作公司标志,再加上富有阿拉伯色彩的花叶圆形来装饰产品瓶身。资
生堂的品牌形象,自此可算有了雏形。既保留了东方神髓,又夹杂了西方色彩。虽
然,时至今日,山茶花和阿拉伯图纹已不得存在,资生堂的字体亦曾两度修改,但
现时所见的资生堂字样,亦与当年的非常相似。
    1923年,开始了连锁式经营的资生堂,加强作全国性的宣传,形象亦同时变得
更加鲜明。那个年代的宣传海报,均由人手绘制,而资生堂便凭借多位出色绘图家
的协助,描画了一系列女性的形象。而其所强调的,不单是她们如何走在时代尖端,
更在颂赞女性各自的身分、潜能、角色,以及从内在散发出来的美态。其实,这亦
与资生堂的产品概念相同:产品不只要修饰女性的外表,更可以令她们本身的皮肤、
面色等变得更美(如始创美容产品亚得尼、能治疗暗疮和具美白功效的卡米尼·路
迅等。
    1948年,信三逝世,接手的是他的侄儿福原义春。第3代的家庭继承人上场,又
开拓了新的一番事业。1957年,资生堂开始开发国外市场,相配合的是这串针对国
际市场的产品面世。打头炮的是1965年推出的美尘香水——黑色的瓶身充满日本色
彩,瓶身上并缀以原为16世纪京朝庙宇内所见的金色花叶图纹:而1978年推出的美
尘化妆品系列,包装构思乃取材自日本红漆器。其间,资生堂另外推出的各色化妆
品、香气及护肤系列,却彻底地国际化,选用了充满西方味道的包装。而维系着不
同系列、不同包装设计的,就是资生堂这一个名字了。
    另外,60年代亦是摄影的年代。不断创新的摄影技术,代替了传统的手绘海报
作为宣传物料。真实的女郎成为了资生堂的宣传大使,真实的化妆色彩活现顾客眼
前。1966年,资生堂更大胆地叫晒得一身健康古铜色的模特儿,穿上泳衣,拍摄海
报宣传照(这样的宣传在日本从未出现过。这不单起了瞩目的作用,亦贯彻了资生
堂宣扬的独立女性形象,叫女性不再成为环境的牺牲者。)
    到了近10至20年,对资生堂形象影响最深远的,则必定是舍奇·路顿了。出生
于法国的舍奇·路顿,身兼摄影师、化妆师、设计师等数职,自1980年开始,他成
为了资生堂的想象创造者,深深影响了此品牌的化妆品系列。他创制女性形象,都
似真还假、既虚无又实在,结合了东方及西方的美,这些形象是幻想的化身、完美
的使者……不论在哪一个季节,使用的是哪一组的色调,舍奇·路顿的女人总能告
诉你:我们是代表资生堂的。
    (3)1909:荷里活之星
    当福原有信在日本开设第一间西式药房时,马克斯·发克特——明日的荷里活
巨星——才刚刚诞生。
    追溯马克斯·发克特品牌的发展,莫过于回顾马克斯·发克特本人的生平。18
72年,他出生在波兰的一个犹太家庭中,原名为马克斯·发克特。他年仅8岁,便跟
随师父学艺,14岁加入俄罗斯皇家剧团作假发制造师傅、化妆师和戏服设计师。服
完4年兵役后,他在莫斯科市郊开设了专卖各色润肤露、胭脂、香氛和假发的小店,
名气渐为宫中贵族所知,并特别委任他为“化妆专家”。及后,俄国局势不稳,马
克斯·发克特便偷渡到美国,改名为马克斯·发克特。1908年,他在洛杉矶开设小
型的假发和配饰店,静待机会打入荷里活电影世界。
    1909年,马克斯·发克特公司正式成立。当时,化妆品并没有甚么大市场,一
般女性很少化妆,更视化妆品为禁忌之物。至于在荷里活,电影是新兴事业,但当
时的明星却没有专为他们而设的化妆品,只好依靠舞台剧演员用的演员化妆油,但
演员化妆油很易在脸上出现干纹,而镜头亦很易捕捉到“龟裂”情况,故Max Fact
or便积极研究适合电影用的演员化妆油,更在1914年制成首种乳霜状的粉店,这使
他迅速在荷里话声名大噪。1922年,他将配方改良,把演员化妆油以“牙膏”形状
包装,令使用更为方便。当时,这类产品始终是供专业使用的,所以包装方面也以
实际为主,没有太多雕饰。
    继续不懈地研制美发和化妆新产品的马克斯·发克特,在荷里活的成就堪称不
容置疑。他的每一样新发明,都是为某一出戏或某一个明星而特设的,例如,他为
艳丽的菲丽·哈唯发明了用真头发制的假眼睫毛、发明了防水的化妆粉底等。冲出
荷里活,马克斯·发克特把1928年推出的色彩谐调化妆品系列作全国性发行,终于
成为美国女人心目中的英雄。1937年推出的Pan-Cake粉底,一面世即成为最畅销的
化妆品。马克斯·发克特虽在1938年逝世,但公司交在儿子马克斯·发克特手里,
并由他发扬光大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世界性的发展。其后,马克斯·发克特推
出的产品无数,著名的包括真彩唇膏、男士美容系列、快色唇膏、香水,以及护肤
系列等等。
    马克斯·发克特的名字一直与荷里话挂钩,宣传海报和广告也多与明星拉上关
系。其产品的设计,贯彻以实用见称,不如一些欧洲品牌般着重包装:但在宣传方
面,马克斯·发克特则星光熠熠,在一推广Society Make Up的海报上(1928),马
克斯·发克特便引用了16位明星对此系列产品的赞赏,更以“明星的化妆术”为宣
传口号。另外,不少马克斯·发克特的宣传都与电影拉上关系,而不少明星的名字
和面孔都出现在其广告或宣传片般之中,如露西·玻尔、兰娜·特纳、黛博拉·科
尔、伊丽莎白·泰勒等。直至80年代,马克斯·发克特的美丽发言人亦包括了我们
熟悉的神探俏娇娃杰奎琳·史密斯和《时光到流七十年》的杰·西摩尔。由创立到
80年代末期,马克斯·发克特极可能是借助了最多明星为其宣传的化妆品牌。
    近30余年,马克斯·发克特与荷里活的关系再不如当年般密切,但始终保留了
专业人士之选的特色,并给人更大众化、是你我之选的感觉。近期香港所见的广告,
邀来了著名化妆师珍作妆容的形象设计,而取代当年明星化妆品口号的,就是美容
专家之选;在欧美的广告之中,马克斯·发克特则引用了名片《英国病人》化妆师
的赞美,口号亦是有专业人士之选意思的化妆师的化妆。
    (4)1935:玫瑰的故事
    娇兰以香水驰名国际,历史跨越两个世纪;兰蔻的创办人是阿曼德·皮捷。他
在创立自己的公司前曾效力科蒂,并在那儿学懂了研制香水、设计香水包装,以及
市场策略。由于他不甘两大美国香水公司垄断世界市场,要为法国人争一口气,重
建“法兰西”香水的威信,于是便离开了科蒂。1935年3月,兰蔻产品首次面世,当
中包括了5种香水、两种古龙水、多款唇膏和香粉。阿曼德·皮捷迅即将此系列带到
布鲁塞尔的博览会展出,兰蔻自此即一夜成名,成为大众焦点。兰蔻产品的包装颇
见特色,由Draeger设计的瑰美豪华盒子,以至精巧别致的香水瓶,均与当时流行的
硬朗几何图案文化起了对比作用,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。
    翌年,兰蔻推出妮格护肤霜,让旗下产品更趋全面。当时兰蔻的商标以玫瑰、
莲花和小天使组成,分别代表品牌旗下的香水、护肤品和化妆品;而代表美丽化身
的维纳斯人头雕塑,则置在所有指定的兰蔻经销商店中。结果,玫瑰、莲花、小天
使和维纳斯也就成了当年最能代表兰蔻的符号。
    随着更多产品的推出,玫瑰渐渐取代厂其他兰蔻标志的重要性。以经典的法兰
西玫瑰唇膏为例,阿曼德·皮捷选取了他最爱和引以为荣的东西——玫瑰和法国—
—将其命名;此唇膏质地滋润、通透,革命性地改变了之前流行的于燥唇彩。自19
49年起,兰蔻推出一本兰蔻自资出版的季刊),封面上便是以单单一枝玫瑰作设计。
另外,在一幅著名艺术家乔斯·德哈为兰蔻绘画的海报上,图中美女也是手执一枝
娇艳玫瑰,可见玫瑰在兰蔻世界里的地位(由1935至1955年期间,大部分的产品包
装,都是乔斯·德哈一手包办的)。
    不过,也还有其他标志在各色的兰蔻平面设计中断续出现,例如:小天使图像
出现在胭脂和眼影盒上,以及香水海报之中(但小天使是化妆系列的标志);而Ma
gie(1950)香水推出时,宣传海报则以天马行空的景象为背景(取材自当代名画家
Savador Dail的作品The Temptation of St.Anthony)。
    兰蔻屡次在产品的品质上作出突破,并且不断推出新产品。其中的一些经典之
作,包括了Fleches香水(938)、战后香水(1946)瓶身份钻石切面的驿动香水
(1952)、设计优雅的唇膏盒(1954)、突破传统护肤概念而瓶身以波浪纹设计的
Oceane系列(1955)等。可惜的是,以上一切的“突破”、各色新产品的诞生,竟
讽刺地成为了兰蔻的最大敌人:新的Dceane系列概念繁复不过,而Armand Pelilje
an本人又非常反对作广告宣传,结果产品得不到预期的反应。另外,当时推出的每
一款香水,均会以多个不同的包装面世,而在同一本货品目录中,同一款香水竟出
现了20种不同的包装法。这一切徒然,顾客无所适从,品牌更失去当初推出时的鲜
明形象。
    1964年,欧莱雅)集团收购兰蔻,为兰蔻品牌展开了新的一页。而他们的首要
任务,是如何简化兰蔻产品。1965年,以前代表兰蔻产品的不同标志正式被废弃,
只保留了玫瑰标志,至于立体图案,已演变成一个较简单的平面设计图案,且广泛
地使用于所有兰蔻产品和专柜之上,大大改善了之前形象不统一的问题。至今兰蔻
共推出了不少出色产品,而白、灰和金更成为了兰蔻护肤系列的颜色,进一步发扬
形象鲜明的感觉。
    “新”兰蔻亦打破了前时不做宣传之例,自1969年起便赞助高尔夫球赛事;而
1975年推出的舒适身体护肤露,更以裸体女郎拍摄广告。不过,最能突出兰蔻形象
的,大抵还是伊莎贝拉·罗斯妮。自1983年起的13年,被誉为世界10大最美丽女士
的伊莎贝拉,成为了兰蔻广告上的面孔和美的发言人。随后,接续伊莎贝拉·罗斯
妮成为兰蔻广告女郎的有朱莉叶·比诺什(诗情画意)、英勒·莎斯瑞(驿动香水)
及克里斯汀那·瑞里(化妆品及护肤品)。

 

标签:香水文化
分类:学习交流| 发布:admin| 查看: | 发表时间:2013/1/21
原创文章如转载,请注明:转载自个人资讯网 http://www.zhangxinran.com/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zhangxinran.com/post/413.html

相关文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Design By zhangxinran.com | Login | Power By zhangxinran.com | 皖公网安备:34010402701072号